
我七十岁生日那天,大屏幕出现山本教授的连线,他是我和赵新利的老师。2011年赵新利回国求职,山本教授给我推荐,当时的何辉为公关系主任,力荐赵新利加盟他的公关系。所以,在我生日会上,作为主持人的赵新利说,“黄老师是山本老师的开门弟子,也是广告学院的始创院长,我呢,是山本武利老师的关门弟子,第三任院长,但愿......”话音到此,台下的赵子忠喊道,关门院长!此时的赵新利,脸上闪过一丝的尴尬。事前有了学院更名的风波,他怕担上这个罪名。
不过,这几天他的所作所为,的确是在给广告学院关门了。学院更名,虽然还带“广告”二字,但已经关门一半。赵子忠那个喊话,可谓是一语成谶!
为什么要学院更名?是他所言要振兴品牌学科吗?他对别人怎么说我不知道,在我面前他不敢这样说,因为,他的专攻是历史学,在日本在今天,他的擅长还是共产党八路军抗战时期的历史研究,至于品牌领域,有点点涉猎,学术积累很浅,品牌实践为零,这面振兴品牌学科的大旗他是举不起的。他在一年前就对我说过,如果更名,中国广告博物馆也改名,那就可以从刘瑞琪那里得到钱。你不改名,人家就不给钱。那个钱,就是刘瑞琪捐给大学的钱。给钱说,也得到了何海明教授的印证,他还劝我,改名就有钱了,所以让我痛骂他改名为黄海明。前两天我再次质问赵新利为什么要搞小动作,他还是支支吾吾,但是,言谈之中,还是那句话,改名来钱,包括那个广告博物馆。
1.4忆,在西边大学不算事,但在传大,是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。刚刚签约那时,赵新利很兴奋地在全院大会上说,大钱来了,可以搞建设了,整个学院翻新,建立各种实验室。但是,过了不久,他的兴奋劲又不见了。原因是钱还是掌握在捐款人刘瑞琪手中,每笔的花销都要通过他的审核批准。据我观察,钱用在了五楼的擘雅研究院装修,用在何海明院长的出国考察,之外,就是一些零星项目,如果查阅豆包,它也会列举若干,但是提醒查阅者,许多列举的项目,无法考证。换言之,没有落实。
这笔钱,一个亿,包括政府补贴的四千万,到底为谁所用,用途在哪?值得思考。我是这样推测的,大学高层与刘瑞琪有一个台下交易,借用广告学院的更名和建立学科专业得到资方捐款,而实际的用款人是大学高层。
刘瑞琪到底有钱没钱我不知道,但是有一点拿捏大学的方法,更名就给钱,不更名不给钱。刘瑞琪真的那么喜欢学院更名吗?未必。我怀疑他的钱也不够充分,名目一个亿,先投四千万,拿到了国家补贴四千万,这个金钱游戏就可以告一段落了。可是,急需花钱的大学高层不满意,催动剩余的六千万尽快到账,刘瑞琪就用学院更名来拖延,于是,就有了不更名不给钱之说。这不是给学院的小钱,是给大学高层的大钱。清明一过,大学催动学院启动学院更名的动作。
大学不能明目张胆地启动这项动作,因为那有行政干预的嫌疑。必须由学院基层往上报。赵新利被逼上一线,他也害怕老黄问责,于是,采用了两手策略。一是尽可能偷偷摸摸地做,打枪的不要。所以他反复告诉我,都是研究阶段,底下作业,包括那天会议,说大会没有那个议程。二是准备了一份问卷,在他合适的时间拿出来,匆匆填答收回去,如果问起为何学院更名,他说,那是多数人赞同的。大学对于这个做法很满意,因为大学不用担罪,而赵新利也有他的小九九,你问责,我就说大伙同意的。
金钱游戏的闭环完成了,虽然不经推敲,漏洞百出,但毕竟可以玩下去解决校方缺钱的燃眉之急了。广告学院因此牺牲了自己的名字品牌,还拿不到钱。赵新利当之无愧拿到了”关门院长“的称谓。
门是关了一半,还有一半,那就是专业调整。关于这个问题,下回再续。

开门弟子和关门弟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