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MYBO 首页]
登陆博客 注册博客  
老农  人气量[6901369]
个人首页 | 管理博客 | 我的文章 | 我的相册 | 我的圈子 | 我的视频  
 
MYBO broadcast
search
 
个人简介
 
姓名:hsm
 
简介:注册之后就才能回复我的文章
我的广告博物馆故事八:虚实结合

     上回说到找地方碰壁,横下一条心就开始做数字博物馆。那时,流行的术语叫做“虚拟空间”,实体馆没有着落,那只好做虚拟的,反正做任何的博物馆,藏品收集是第一位的,就广告博物馆而言,广告作品的收藏是必须的,对于做数据库作品库,这是学院师生团队的强项,我之前说过,九十年代中期,广告专业成立之初就已经做了城市消费者的数据库(IMI年鉴),而后,又做了广告作品库(IAI年鉴),在2005年期间,王薇和张豪先后提出”家庭信息平台“和”个人信息平台“的理论体系,在此基础上做作品库和案例库当然是轻车熟路。

 

     张豪团队承担了广告博物馆作品库的工作,他的核心成员有黄爱武,徐琦,卢迪等人。广告作品的来源除了向发起人收集之外,广告圈的名人如叶茂中,徐健也加入了,那时候既有作品或案例研讨,也有藏品捐赠。





 

 

   当时的央视广告中心主任郭振玺也是中国广告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,他问我要不要央视广告中心准备清理的广告录像带,我说当然要。一卡车录像带运过来了,主要是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广告作品。

 

   为了收集广告作品,张豪的团队设计了一个网络广告的收集系统,他说,只要网络有露脸的广告都可以收集下来。收集的作品很快就突破十万,经过筛选编辑入库。

 

 

 

    广告博物馆的实体馆还没有着落,但数字馆的收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,所以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。大英博物馆要搞一个中国特展,估计是和那年的中国奥运有呼应。他们派员找到我,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些八十年代的有代表性的中国电视广告。我让黄爱武给他们整理出几条,最后他们选中了“燕舞”电视广告。据说,这条电视广告被放在展场入口的大屏轮播。

   

   本校的函授学院也找上门来了。他们开设了广告专业和公关专业课程,缺乏师资也缺乏授课资料,于是,和我们共建“广告教育信息中心“,一起着手建设“广告教育资源库”。


   

 

     广告信息中心的基础,就是广告作品资源库,它既是广告博物馆的馆藏收纳也是专业课程的课件资源,为此我们召开了”广告资源说明会“,并让黄爱武走访相关大学。



 

    [ 下一篇日志 ] 浏览 [94] 评论 [0] 发表时间 [2025-07-09 16:47:47.0]  
 

回复

共有回复0个 共1页 1


手机认证弹窗

身份验证通知

公安部网安大队要求,

您需要身份验证后,

才能进行此操作!

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方式 | 广告合作 | 问题咨询
Copyright 2007 @ Mybo.com, All Right Reserved. ICP证:京ICP备1100659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