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。新城新馆,进门就见红头船,这是广东对外海运的标志,据说福建一带是青头船。以此为展览标志,表明策展人把潮汕文化定位于“开放”和“联通”。

馆内展示首先是潮汕名产诸如木雕抽纱等,当然,名人栏也是不可或缺的。在澄海见到的陈宅大院的主人和他的接班,都在名人阵列。



出门见到宽阔的江面,再过去就是海。

中午回到市内,第一次吃潮汕的“促肉”粉,而后,去汕头的小花园。

促肉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,是粿条汤、面汤、益母草汤、西洋菜汤等的统称。
在潮汕本地,早餐的小吃店的牌子上不是写着这个促字,而是写着左边一个火字,右边一个足字,没错,这又是潮汕人自己编造的字,但我觉得编得特别有意思。这个促肉,要做得好吃,火力一定要足。肉是绝对要讲究的,一定需要是上等的里脊肉,会在冰箱里冻上一小会儿,然后用锋利的刀一片一片,按照肉的纹理切好。一个促肉店的生意好坏,这个切肉的人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。肉切好了,相当于为一碗好的促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汤水也是要讲究的,必须是煲好的上汤,汤水是否清爽鲜甜,也决定了这个促肉店铺的生意
这个促肉的做法让我想起了福州的海鲜捞化。为了辨别一下肠粉的做法,特意点了一碟肠粉,做法和广州的拉肠一样,但是,调味汁用了鲍鱼卤汁,不如广州的调味汁,不习惯。
午饭之后就去小公园,其实,这是汕头的老城中心,二十年代就有过城建开发,中心地段是“中山纪念亭",八条道路呈放射状延展,繁华一时。现在,当然又是文旅开发热土,大量游客前来打卡。





中山纪念亭前全团合影,也就是该吃散伙饭的时候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