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疫情三年后,红地毯重新铺开,给花枝招展的孩子们走一圈,算是完成人生大事。之前接到小宋微信,说25日活动务必出席。我还以为继续在王府吃喝,不是,端午休息结束,周日开工做学院毕业典礼,博物馆有收藏,要我上台念名单。我说无聊她说重要。刚刚说完又有阿三微信,说回来拍照。
两点半的典礼,十二点多就到大学。各院都在搞活动,红地毯铺了好几处,估计会分级别,学院基层,研究生院中层,再到大学,据说是在后几天,具体我也不知道。


进博物馆就见到化妆的三女生,我问可否自由参观,答曰,可以自由参观。女生也知道我姓黄,说我是黄京华老师。我说,那是大妈不是大爷。

进报告厅,有提水派位,有埋头准备。后来得知为优秀毕业生,考上北京地方公务员,一会儿有男生进来,说男友,考上军队文职。


今年就业五花八门,很多与专业无关,各分东西,有工作就不错,所以我说相见难别时难,相望江湖不相忘。铁打营盘流水兵,互相记住就好。然后大声念被收藏名单。闻者大声呼应。典礼最后有小赵院长致辞,说好身体多读书,最后一点是啥我也忘记了。如果是老勾,估计也是重压之下的不忘情怀。


二代院三代院,拍照留影比毕业大照片有用。三代之后是四代五代,学院如果要做百年,那起码有二三十代,道路可漫长呢,急啥。我是历史见证者,对面拍照的姐弟俩也是。学院二十年,每年都是他们给拍照,茄子田七也跟着喊了二十多年,这回见着特亲切。还有树下的家属们,一脸的殷切盼望神情。




听说毕业生刘洋也回来了,找她没有找着,阿三说她要赶飞机,正在回程路上,遗憾。正找着,三毕业生来了,王府已经照过,这次再照,特意找到学院招牌底下。

从三层楼办公室看底下,七点开张的红地毯已经有人走来回,迫不及待啊。走红地毯属于电影圈文化,后来北电模仿影响到广院,现在不管文科工科都来一下,表示表示,仪式比内容重要。这个我懂。在之前,男女朋友搭手走,闺蜜好友圈手走,还有师生走,自从有了太古里,不敢走。这个我也懂,没到七点,走。


以前,学生喜欢站在小广场石碑上照相,很高大威猛。三年前廖折腾带人把俺家的石碑扒掉填平,只有韩伟留下的廉价的白色泡沫学院招牌给人拍留影。当年我在坛子上说过,风水坡一平,牛鬼蛇神倾巢而出。果不其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