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进大学南门,抬眼看见国重大楼启用的海报。停车端详好久。何为“国重”,很不明白。顺道往东开,见到以前靠东的实验楼,也就是当年刘老太一手建造的,头上戴有博士帽的那栋大楼,改名叫做“国重大楼”。走近再看,左右挂有金字招牌:一是融媒体重点实验室,再一是协同创新中心之类。反正够大够威又够力。
楼前还有熟人,估计是会议结束之后余味缭绕,在反复端详回味。我说,给你也照一个,听说要上位啦,祝贺祝贺。对方赶紧绕开,说不照不能照,万一上了你的坛子,死翘翘啦。

我的坛子真有那么可怕吗?闲言碎语神神叨叨有啥可怕的?不明白。我说着进楼看会场。下午有导师规诫大会,指明都得参加。还有多事人专门@我,问我出席不。我说有课请假,不参加了。做了近三十年研究生导师,老江湖了,不需要孩子们给我浪费唇舌了。不过,我还是特意走过去签到台。两位值班小女生认出我,说欢迎黄老参会。我问,有名字吗?有的有的,必须的。可是,花名册上来回找也不见。我说,呀,被除名啦,算了。对方有些尴尬。我心里清楚,请假了当然就不给排名,坐席也没有安排。我落得大大方方东游西逛,可以慢慢欣赏“国重”分量。
好多事只觉得好笑,忍不住地笑。回来上课,那是很认真的事情,学生的选题越来越切入真问题,我也较真起来,和他们切磋好一会儿。我也说,这种课,比上大课还累,但是,之前还不算学分,因为大家糊涂,所以也就糊涂,无所谓的。如今不同,进入斤斤计较时代,那我就说,算分算分,不算不上啦。其实,不算你也得上。就如学系的述职,我好多年没有出席,今天接到学系微信问出席否,神差鬼使就下楼出席了。看到学系的排名表,真是呵呵不已。按照那个课时活动工分表,我只能殿后,这般殿后意味什么?据说是为下一步的末尾淘汰做准备的。我说,既然如此,那就需要认真了,第一,工分设计是否合理,需要仔细研究,必须做到三公(公平公正公开),第二,必须符合大学的教员管理规律,不可简单搬弄社会企业的做法,第三,必须具有学院工会或教授会的讨论表决。过去,也有个别学院在搞末尾淘汰,我不赞成也不搞,而且,在全院大会说过,企业所用的末尾淘汰,本院不合适。 为什么?企业的做法有其市场规律的,这叫论功行赏,实行淘汰制的背后起码需要两个条件,一是足够的物质准备,有金钱的驱动力,再就是标准统一透明公正,完成任务领高薪完不成任务卷铺盖走人。目前的大学,既无高薪也无统一标准,就凭几个课时活动做考核,让教员排位等生死,站在行政角度很痛快,毕竟可以管人了,体会到一些权力的味道。问题是,基层也可以作反,你的行政决策公平合理吗?你的财务公开透明吗?你的工作量合情合理吗?算计人者必被算计,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。
在我码字当中,来了微信,说资深不计入,免排序。我说,真的计入排序也无所谓的,这样我的坛子就有可写内容了,不然,除了风花雪月还是风花雪月,无聊透顶了。
想起下午遇到的即将提拔者,他说,您老有意见就直接给头说,他会听的,千万别上书,反响太大了。我这个坛子来回不过百八十人,有人看吗?有的,有人盯着,遇事还会呈报领导,呵呵,那就写写本院新近排序吧,也让领导看看,免得他们犯傻。

顺手剪报,教育部开始废除唯论文指标了,这也是一个转变的信号,以前的那些不合理的指标系统,其实都在废止之列,唯论文唯项目唯工分唯考核其实都是属于简单粗暴的行政做法,不符合大学的学术营造和知识创新,必须重新检讨推倒重来,因为风向已经变了。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思考,一味拍马跟风,一味屁股决策,必然人心涣散死气沉沉,路会越走越窄,而且,最终只是掉进坑里。
当然,是领导掉坑,我辈群众依旧吃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