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步深一步浅地踩着红泥巴走向我心目中的大桥。可惜,走不到,只能远远眺望,那是远方的诗。这个地方绝对不是景点,我约摸着朝这个方向开车,坑坑洼洼,泥潭遍布。走到头了,居然有一个停车场。我把车停好往前走,一条可以过摩托的水泥桥上有不同的标识。
那都是村名,柏唐,化龙。昨天走那个小山包就有朋友笑话,那样的地方也兴致勃勃,被孤独隔离逼疯了。我说这比在屋里翻跟斗强多了。我每次放这样的东西在群里,必遭到批评,对于关在屋里数窗格子的人来说,太奢侈了吧。我说,你们也可以的呀。好多人还是不敢,也有说,小区不让。其实,医生有说的,应该去人少的地方走走,对于提高免疫力有好处。


河涌,苗圃,菜地再就是工地了。很明显,这里是刚刚开发的工地,估计是铺设引桥和高速。再过一两年,这般景色看不见罗。所以得赶紧。

一头是小山包。我是没法攀爬的山坡。再一头就是大桥,桥上车流不断。今天路过南村,也看到市面人流基本恢复到往常的,七八成,路边有不少招工找工的人群。

这是珠江主航道的西侧,在过去就是大学城,长洲岛。不过,那些为人所熟知的地方我不想去了,起码在今天,这个天色说晴不晴,说雨不雨,我快步起身,随意打个导航就走了。只要有绿地,只要没有人影,我就可以下来走路。走够就回。


远远看到有烟囱冒着白烟,那图像一下子把我拉回五十年前。文革停课的那些岁月,几乎天天都往郊区跑,一段废置的铁路,一个混浊的池塘,一片蚊蝇遍布的蕉林,也可以让我们嬉戏整天,用文学语言就是“流连忘返”。不过,那时候的记忆色彩当和今天差不多,灰灰的。我顺手给七七群里发照片,说看到烟囱冒烟,感动得流眼泪,那是我童年的诗,在过去,在远方。结果引来了一通嘲笑,说,兔子不拉屎的地方,来点烟你就落泪了,真是精神不正常了。



诗,必定在远方,永远够不着,管它有名无名。
|